
礦泉水灌裝生產線的工作過程是一個復雜且精確的流程,涉及多個關鍵步驟。
礦泉水灌裝生產線的主要工作過程:
1.原料處理
水源采集
從符合衛生標準的天然礦泉水源采集原水,確保水質純凈、無污染。例如,選取深山中的優質泉水源頭,通過管道將泉水引入生產區域。
預處理
過濾:使用砂濾、活性炭過濾等方法去除水中的大顆粒雜質、懸浮物、異味和部分有機物,改善水的口感和質量。比如,經過砂濾可去除水中的泥沙、鐵銹等大顆粒物質;活性炭過濾能吸附水中的余氯、色素等,使水更加清澈透明,口感更佳。
消毒:采用紫外線消毒或臭氧消毒等方式殺滅水中的細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保證水的衛生安全。例如,紫外線消毒利用紫外線的殺菌作用,破壞微生物的DNA結構,使其失去繁殖和生存能力;臭氧消毒則是通過臭氧的強氧化性,分解微生物的細胞壁,達到消毒的目的。
2.吹瓶工序(若采用PET塑料瓶包裝)
瓶坯輸送
將采購來的PET塑料瓶坯整齊地排列在輸送帶上,通過自動化輸送系統將其送入吹瓶機。
加熱塑形
瓶坯進入吹瓶機后,先被加熱至一定溫度,使其具有良好的塑性。然后,通過拉伸吹氣的方式,將瓶坯吹成所需的瓶型。例如,瓶坯在加熱爐中被均勻加熱至適當溫度后,進入吹瓶模具,高壓氣流迅速將瓶坯吹成與模具形狀一致的瓶子。
冷卻定型
吹瓶完成后,瓶子需要在冷卻裝置中進行快速冷卻,以固定其形狀和尺寸。通常采用風冷或水冷的方式,使瓶子迅速降溫至室溫。
3.灌裝工序
空瓶輸送與清洗
吹瓶后的空瓶通過輸送帶依次進入灌裝機的清洗區域。在清洗過程中,使用無菌水對空瓶進行多次沖洗,清除瓶內的灰塵、雜質和可能殘留的污染物,確保空瓶的清潔衛生。
灌裝
常壓灌裝:適用于不含氣體的礦泉水。灌裝時,礦泉水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流入空瓶中,當液位達到設定高度時,灌裝閥自動關閉。這種灌裝方式簡單可靠,能保證灌裝量的準確度。
等壓灌裝:對于含有一定氣體的礦泉水(如含二氧化碳的碳酸礦泉水),采用等壓灌裝方式。在灌裝過程中,先向瓶子內通入二氧化碳氣體,使瓶內壓力與儲液罐內的壓力相等,然后再進行灌裝。這樣可以防止灌裝過程中產生氣泡和噴濺現象,保證灌裝效果。
封口
灌裝完成后,立即對瓶子進行封口操作。常見的封口方式有塑料蓋旋緊封口、鋁箔軋蓋封口等。通過封口設備將蓋子緊密地旋在瓶口或軋在瓶口上,確保瓶子密封良好,防止礦泉水泄漏和外界空氣進入。
4.標簽貼附與噴碼
標簽貼附
在灌裝封口后的瓶子表面貼上相應的標簽。標簽上通常包含產品名稱、品牌標志、配料表、凈含量、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貼標過程由自動化貼標機完成,貼標機能夠準確地將標簽粘貼在瓶子的位置,保證標簽的平整度和貼合度。
噴碼
為了實現產品的追溯和管理,還需要在瓶子上噴印生產批次號、生產日期等信息。噴碼設備通過高壓噴射墨水或激光雕刻的方式,將這些信息清晰地打印在瓶子表面。
5.質量檢測
外觀檢查
通過人工或自動化視覺檢測設備對灌裝好的礦泉水進行外觀檢查,剔除有明顯缺陷的產品,如瓶子破損、標簽歪斜、液位不足等。
理化指標檢測
定期抽取一定數量的產品進行理化指標檢測,包括礦泉水的pH值、電導率、溶解性總固體含量、微生物指標等。確保產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和企業質量要求。例如,檢測礦泉水的pH值是否在規定范圍內,微生物指標是否達標等。
6.包裝與儲存
包裝
將經過質量檢測合格的礦泉水按照一定的規格和數量進行包裝。常見的包裝形式有紙箱包裝、塑料膜包裝等。包裝過程中要注意保護產品的外觀和質量,防止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受到損壞。
儲存
包裝好的礦泉水被輸送到倉庫進行儲存。倉庫應保持干燥、通風、陰涼的環境,避免陽光直射和高溫潮濕,以保證產品的質量穩定。同時,要按照好先出的原則進行庫存管理,確保產品的新鮮度和可追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