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辣條食品市場規模呈現出穩步增長態勢。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辣條食品市場規模已達517億元,預計2026年有望突破900億元大關,年復合增長率超15%。這一增長速度不僅高于全球休閑食品市場的平均增速,在國內休閑食品細分領域也較為突出。在豐富多樣的零食品類中,辣條以其獨特的風味和實惠的價格,占據著休閑食品市場的一席之地。短短幾十年間,辣條行業經歷了從無序到規范的轉型升級,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產品品質和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
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20世紀90年代初,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的一些小作坊開始嘗試用面粉和辣椒等原料制作麻辣零食,這便是最初的辣條。由于辣條制作工藝簡單、制作成本低廉且風味獨特,其迅速在國內走紅,尤其受到青少年群體的喜愛。然而,在行業發展初期,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辣條生產大多以小作坊為主,衛生條件差、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行業的健康發展,辣條也因此被貼上了“垃圾食品”的標簽。
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和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的提升,國家和地方政府開始加強對辣條行業的監管,河南省和重慶市相繼出臺調味面制品地方標準。2022年,辣條領域的首份行業標準《調味面制品》行業標準(QB/T5729-2022)正式出臺,對辣條的感官、理化、污染物限量、食品添加劑和
營養強化劑、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等要求做出了明確規定,為行業的規范化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此背景下,一批具有規模和實力的辣條企業開始崛起,持續加大在生產設備、研發創新和質量管控方面的投入,通過引進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實現了從原料采購、生產加工到包裝銷售的全過程標準化管理,有效提升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辣條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得益于多方面因素。首先,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閑食品市場需求不斷釋放。辣條作為一種具有廣泛消費基礎的休閑零食,自然受益于這一趨勢。其次,從最初的校園零食,到如今家庭聚會、戶外野餐、辦公室下午茶等多種場景下的常見零食,辣條的消費群體和消費場景不斷拓展,進一步拉動了其市場需求。此外,辣條生產企業在產品創新方面持續投入,推出榴蓮辣條、折耳根辣條、香蔥辣條、酸辣味辣條等差異化產品,為辣條市場規模的擴大注入了新活力。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以及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辣條在海外市場拓展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的辣條已出口至全球160余個國家和地區。從東南亞到歐美,從非洲到大洋洲,都能看到辣條的身影。海外市場的開拓提升了辣條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為辣條生產企業帶來了新的增長空間。
產品種類需健康化轉型
盡管我國辣條市場規模增速顯著,但這一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業內人士表示,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長期存在的辣條是否健康的爭議,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市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為應對這一挑戰,許多辣條生產企業開始在產品健康化方面進行積極探索,通過技術創新,優化生產工藝和配方,降低產品中的油、鹽含量,減少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采用非轉基因植物油、天然色素和香料,以滿足消費者對健康零食的需求。然而,產品健康化轉型并非一蹴而就,其不僅需要企業在研發和生產環節投入大量資金和技術,還需要消費者逐漸轉變觀念,這無疑給辣條生產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除了健康爭議,辣條行業還受到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困擾。盡管在行業標準的規范下,大部分規模以上企業能夠保證產品質量,但市場上仍存在一些生產工藝落后、衛生條件差的小作坊式企業,其生產的劣質產品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對整個辣條行業的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
此外,辣條行業還存在著嚴重的同質化競爭問題,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在產品風味、包裝等方面跟風模仿頭部品牌,通過價格戰搶占市場。這壓縮了辣條產品的利潤率,一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不惜采用低價低質原料,進行惡性競爭。此外,品牌形象低端化也是辣條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長期以來,辣條與“五毛食品”“地攤貨”標簽綁定,在高端化轉型方面存在一定困難。
健康化重塑品牌形象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辣條行業呈現出健康化、產業鏈整合及技術驅動趨勢。健康屬性較強、單價超10元的辣條占比持續上升;頭部企業通過自建原料基地,保證原料品質,穩定原料供應,降低價格波動風險,實現全產業鏈管控,鞏固自身領先地位。AI調味系統及智能化生產線的普及,有效提升了產品的一致性,推動辣條行業朝現代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辣條企業需順應行業趨勢,持續加大在產品研發上的投入,從配方優化、原料升級、生產工藝革新、口味創新、營銷策略等方面下功夫,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配方優化方面,企業應以強化營養為重點,致力于降低產品中的油、鹽含量,多采用低鈉鹽及稻米油等高穩定性油脂;打造清潔標簽,以納他霉素等天然
防腐劑、辣椒紅等天然色素替代合成添加劑;添加膳食纖維、益生元等功能性成分。在原料升級方面,可進一步開發健康原料,以營養價值更高的全谷物、豆類替代傳統原料,增強產品的健康屬性。
在工藝革新上,可加大非油炸技術的研發力度,采用烘焙、空氣炸等工藝,降低產品的油脂含量;采用控溫擠壓膨化技術,優化膨化溫度,減少潛在致癌物丙烯酰胺的生成。在口味創新上,可以地域特色化為方向,開發螺螄粉味、火鍋味等新潮口味的辣條,吸引年輕消費者。在包裝升級上,可采用小包裝設計,并對單包熱量進行標注,滿足消費者控制熱量、避免過量食用的需求。目前,已有部分品牌推出低鹽版辣條、五谷雜糧辣條、非油炸辣條和以高蛋白、高膳食纖維的鷹嘴豆為原料的辣條。
除了在產品方面進行創新,營銷策略也是辣條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業內人士表示,在消費者健康意識日益增強的背景下,辣條企業可著重塑造健康化的品牌形象,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直播帶貨等新興渠道,開展精準營銷和互動營銷,傳遞“低鹽”“非油炸”“高膳食纖維”等健康賣點,促使消費者轉變對辣條類產品的固有認知,提高品牌曝光度和產品銷量。
跨界合作也是近年來食品企業常用的營銷方式之一。辣條企業除了與時下熱門的影視、動漫、游戲等IP進行合作,還可嘗試與健康食品品牌合作,推出聯名產品,這樣有助于增強品牌的健康屬性,吸引更多消費者的關注。此外,市場監管部門也應加強對辣條企業的監管,淘汰不合規的小作坊式企業。
目前,為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化、健康化的需求,企業正通過配方革新、工藝升級、品牌重塑等措施,推動辣條從“低端零食”向“健康休閑食品”轉型。未來,我國辣條行業有望實現更快發展和更大突破。
(本報綜合整理)
《中國食品報》(2025年04月15日07版)
(責編:王莎)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