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果消費市場,鳳梨憑借酸甜多汁的口感、豐富的營養價值,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從最初單純的鮮食,到如今各類深加工產品不斷涌現,鳳梨產業正經歷著深刻變革,其背后的深加工領域更是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近期一系列圍繞鳳梨的新聞事件,也讓我們看到這一產業發展的新動向。
3月6日,2025海南鳳梨產銷會暨海南省鳳梨產業協會首屆年會在臨高縣盛大開幕。這場盛會吸引了政府領導、行業專家、企業代表等300余人參與。據海南省農業農村廳數據,2024年海南鳳梨種植面積超36萬畝,總產量71萬噸,總產值達36億元,位居全國第二。這不僅彰顯了海南在鳳梨種植領域的強大實力,更為鳳梨深加工產業的騰飛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會上,不少專家指出,隨著鳳梨產量的持續增長,以及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和消費需求的多元化,休閑零食、功能性飲品、健康食品等領域對鳳梨深加工產品的需求愈發旺盛,這為產業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技術創新是推動鳳梨深加工產業發展的關鍵力量。如今,凍干技術在鳳梨加工中得到廣泛應用,它能讓鳳梨果肉完好保留原本的色、香、味及營養成分,保質期延長至18個月,實現從“限時鮮銷”到“四季可銷”的跨越,極大拓寬了銷售渠道。同時,發酵技術也為鳳梨加工帶來了新契機。一些海南企業借助發酵技術,成功生產出鳳梨酵素、果纖維等高附加值產品,帶動產業鏈附加值提升5至8倍。鳳梨酵素富含多種酶類和維生素,具有促進消化、抗氧化等功效;鳳梨果纖維則在健康食品領域備受青睞,滿足了消費者對健康生活的追求。
在產品品類方面,鳳梨深加工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中國臺灣“鳳梨博士”黃來裕在廈門開辦的鳳梨酥觀光工廠,就為休閑零食領域提供了成功范例。黃來裕培育的鳳梨香味濃郁、甜酸適口,是制作鳳梨酥的優質原料。其觀光工廠采用“前廠后園”模式,游客既能參觀鳳梨酥的制作過程,還能親自參與制作,感受田園采摘的樂趣。這種沉浸式體驗極大地刺激了消費,工廠的鳳梨酥供不應求。同樣,來自臺中的“新農人”陳鴻興在平潭打造的鳳梨產業園,不僅生產鳳梨酥,還開發出鳳梨果脯、鳳梨茶等衍生產品,并將產業園打造成集種植、采摘、加工、研學、觀光于一體的綜合性園區,豐富了產業業態。
在飲品領域,傳統的鳳梨汁通過與其他水果、蔬菜搭配,衍生出鳳梨芒果汁、鳳梨胡蘿卜汁等復合果汁,既豐富了口味,又提升了營養價值。此外,鳳梨氣泡水、鳳梨果酒等新興飲品也逐漸走進消費者的視野,滿足了年輕群體對個性化飲品的需求。在調味品方面,鳳梨豐富的有機酸和酶類,使其成為制作鳳梨醬、鳳梨調味汁的理想原料,這些調味品為餐飲行業和家庭烹飪增添了獨特風味。
區域間的產業協同與深耕,也為鳳梨深加工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臨高縣作為海南鳳梨核心產區,通過“合作社+4.0”模式,帶動農戶規模化種植,并建成省級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產業園。未來,臨高計劃重點推進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數字化、生態化的示范種植基地建設,打造全國鳳梨深加工集群與地理標志品牌。而萬寧市龍滾鎮早已打造出海南最大的鳳梨生產基地,年出島量占全省2/3,通過創建“龍滾鳳梨”公用品牌,構建起種植、加工、營銷、物流、休閑旅游一體化的產業體系,實現了全產業鏈價值的提升。
盡管鳳梨深加工產業前景廣闊,但仍面臨一些挑戰。部分產品研發創新能力不足,同質化現象嚴重,導致市場競爭力低下;產業標準化程度較低,從原料采購到產品質量檢測,缺乏統一標準,影響了產品質量和市場信譽;品牌建設相對滯后,許多企業品牌知名度不高,難以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為突破這些瓶頸,企業應加大研發投入,與科研機構緊密合作,持續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政府和行業協會需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同時,企業要重視品牌建設,通過多種營銷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在市場需求、技術創新和產業協同的推動下,鳳梨深加工產業有望實現新的突破,為水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