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特殊食品標準化發展論壇在山東省濟南市召開。作為第七屆中國特殊食品大會期間舉辦的專業論壇活動之一,本論壇由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和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主辦,由湯臣倍健營養健康研究院和廣州金至檢測技術有限公司(金域醫學檢驗集團控股成員)支持。論壇圍繞“標準化工作的管理與行業意義”“團體標準的前景與需求”“團體標準實踐與應用”三大方面展開交流與討論,助推標準與行業協同發展。論壇由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農產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范春林主持。
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國務院原參事葛志榮,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龐國芳以及湯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梁水生分別為本次論壇致辭。
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國務院原參事葛志榮指出,標準化發展對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促進技術進步、保障廣大人民群眾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等意義重大。雖然我國特殊食品標準化發展現已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未來,特殊食品行業的標準化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凝心聚力,共同推動標準化改革創新,充分發揮標準的引領作用,促進我國特殊食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龐國芳表示,標準化工作是特殊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是規范行業、提升質量的重要抓手。不斷深化特殊食品標準化工作,有助于推動相關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管理規范,推動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促進產業提質增效。本次論壇將有助于團體標準在行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推動團體標準向行業標準、國家標準乃至國際標準轉化提供新的思路。
湯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梁水生表示,后疫情時代,大眾對健康的需求不斷提升,科學、精準、多元的營養需求正在成為消費主流。標準化工作是促進創新的重要資源,是創新成果的載體和技術產業化、市場化的橋梁,是推動創新和競爭的重要基礎。未來,湯臣倍健也將在監管部門和行業組織的指導下,不斷創新,開展研究工作,推動標準化建設,為特殊食品標準化工作添磚加瓦,推動企業和行業高質量發展,并切實為消費者的健康帶來增量價值。
標準化工作的管理與行業意義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食品安全標準研究中心主任朱蕾表示,標準是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對提升產品質量、保障食品安全、促進市場流通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展望未來需要從4個堅持展開,包括堅持健康第一促進發展、堅持統籌推進分工協作、堅持科學制標創新驅動以及堅持市場引領合作共享,有效提升標準的可執行性,用“最嚴謹的標準”推動特殊食品高質量發展。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郭新光指出,目前我國保健食品質量管理主要依靠行政法規,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藥典、新資源食品/新食品原料管理等相關文件進行支撐,要推進我國保健食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應采取以法律規章-管理文件及技術規范-現行標準為主的多層級混合式的管理模式。
團體標準的前景與需求
湯臣倍健營養健康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旭光指出,“標準是產學研創新體系重要支撐工具”,作為向強科技型企業轉型的代表,湯臣倍健將持續圍繞行業可使用、細分特色原料及新技術推進標準化工作。未來希望企業同仁、科研單位、專業機構能夠形成合力,以團體標準為重要突破口,整合產學研資源,多出好團標,有代表性的團標,解決行業痛點,為國家整體的標準工作,做出營養健康產業應有的貢獻
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謝江濤表示,健康中國,營養先行——支持開展食品營養研究、加快實現全民營養安全是民之所望、企之所向。但目前食品營養臨床研究存在著倫理審查欠規范、食品營養臨床研究方案欠科學、臨床質量管理欠規范、臨床研究專業缺人才的現實問題,未來科學、客觀、高質量的食品營養臨床研究是行業期待。
大會同期還邀請多位行業專家就《食品營養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團體標準展開交流探討,并由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執行副會長厲梁秋主持。
中國科學院院士顧東風指出,積極培育和發展營養健康相關的團體標準,是助力中國營養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營養健康產業實現品牌化、標準化、連鎖化發展的重要保障。希望《食品營養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標準編寫組凝聚共識,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圍繞填補市場空白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攜手大健康產業鏈的代表企業,多專業跨界融合,有序開展團體標準制定工作,將本標準制定為高質量、市場化、前瞻性的團體標準,共同推進營養健康產業協同創新。
從左到右依次為: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執行副會長厲梁秋、湯臣倍健營養健康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旭光、中國營養學會營養與保健食品分會常務委員、博士周瑾、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首席教授林旭、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蘭韜、廣州金至檢測技術有限公司(金域醫學檢驗集團控股成員)總經理張遠志
接下來的圓桌論壇環節由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執行副會長厲梁秋主持,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首席教授林旭,中國營養學會營養與保健食品分會常務委員、博士周瑾,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蘭韜,湯臣倍健營養健康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旭光,廣州金至檢測技術有限公司(金域醫學檢驗集團控股成員)總經理張遠志等嘉賓圍繞《食品營養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團體標準的初衷、定位、意義與應用等話題展開交流。
同時,大會現場宣布《食品營養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團體標準編寫工作正式啟動。
團體標準實踐與應用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專家鄧少偉圍繞保健食品用原料標準現狀、體系建設設想、標準編制通則展開分享。他指出,在國家利好政策頻發和以兼具食品和中藥雙重屬性的中藥材為原料保健食品高關注度的背景下,保健食品用原料團體標準的編制和研究,拉開了標準研究的序幕,對保健食品標準體系的建設以及保健食品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蘭韜表示,隨著人們對天然產品的信任和依賴逐步增加,植物提取物應用已拓展到保健品,食品配料范疇。但目前植物提取物類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較少;基礎類和質量控制規范類標準缺乏;常用的植物提取物基本都有相應的產品標準,但大部分為團體標準;之后優秀的團體標準可推薦為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隨著植物提取物種類的不斷拓展,還需要大量標準支撐。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博士張紫娟指出,基于核磁共振波譜(NMR)的優點,在保健食品中功能性成分含量達到一定水平時,可使用NMR對該成分進行檢測,不需要多次稀釋,降低操作誤差。之后,依托NMR建立保健食品和營養素補充劑中NMN的測定標準,對NMN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食品和化妝品安全監管、消費者權益保護、維護市場正常秩序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市場監管技術創新中心(特殊食品)博士楊婷提到,特醫食品成分中葉酸是一種必需的營養添加劑,對于機體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起到重要作用。現階段對葉酸的檢測中,微生物法仍是國內外國家標準的主要方法,但存在局限性。采用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層析技術,可建立特醫食品中葉酸的快速定量檢測方法,為特醫食品質量安全監控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初審:李松 責任編輯:趙鈺 審核:王金臣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