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被譽為零食界茅臺的衛龍正式啟動IPO,“辣條第一股”或許很快就要誕生,而這也意味著,曾經看似名不見經傳的小零食,如今已經逐步發展為了大生意。當然,對于早前一度面臨食品安全、食品衛生危機的辣條來說,近年來通過加速生產線向自動化轉型,正是該產業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石。
提起零食界的熱門產品,辣條可以說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無論是從湖南、河南等地有著相對集中、專業化程度較高的辣條加工廠,還是不少休閑零食品牌旗下必有辣條類產品中,都可以略見端倪。此外,作為重口味的代表性產品,辣、爽、鮮香的味蕾刺激感足以讓人大呼過癮,因而長期以來也深受人們青睞,這也為辣條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動力。
不過,重辣重鹽的辣條一方面雖然受到孩子們喜愛,但“臟亂差”的固有標簽一直以來也使得辣條消費面臨著重重困擾,并在一定程度上將其構建成了一個上不得臺面的低端零食,比如筆者以前就常有偷偷摸摸買零食、吃零食的記憶。但伴隨著如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對于食品安全和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辣條產業要想走出穩定健康的長期發展之路,似乎也得以改變人們對辣條固有的“臟亂差”印象為落腳點。
一般來說,辣條多是以小麥粉或其他谷物、豆類為原料,經膨化、切割、調味、攪拌等工序加工得到一種食品。但在早前不少被曝光的辣條小作坊加工中,工人徒手制作、分裝辣條,或是加工場所中污水橫流等情況,是影響人們形成辣條不健康、不衛生印象的重要原因。實際上,得益于近年來辣條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自動化設備與標準化的生產體系應用于辣條生產中,也讓人們看到了這一產業正在為去除“垃圾食品”標簽不斷做出努力。
比如對于即將上市的衛龍來說,其早在辣條行業面臨外界詬病危機的2005年,就開始加速自動化生產線的改造,并于2015年左右通過對外公開生產線的形式,使人們看到其規范、干凈的生產流程。筆者在瀏覽相關資料后也發現,在無菌生產車間與自動化流水線生產中,辣條從食品膨化到成型分割、定量灌裝、分揀等環節,基本已經很大程度上實現了自動化生產;而工作人員在進入生產車間時佩戴口罩、頭套等工具,并要經過一系列消毒、殺菌的操作,也為辣條保質保量夯實了基礎。而此后,衛龍這一壯舉也為整個辣條產業健康發展帶來了借鑒。
現如今,在產值高達580億元、生產企業多達上千家的辣條產業大環境中,河南另一面制品生產公司已有
擠壓膨化機、切割機、傳送帶、
攪拌機、自動包裝設備等投用,再加上專業的產品品控形成,都使得辣條精細化生產成為可能,由此也推動了辣條品質的提高。而在湖南平江,辣條研發中心與10萬級GMP潔凈車間的構建,提升機、灌裝機、塑封機等自動化設備應用,以及工廠不定期的對外開放參觀,都讓人直呼原來辣條生產環境這么干凈、整潔,放心程度也得以提升。
當下,縱觀我國辣條產業的發展不難發現,小作坊的生產模式正逐漸被規模化的自動化生產所取代,辣條生產環境、生產流程的整潔性、規范化程度也在持續上升。再加上近年來辣條企業加強品牌構建,小辣條早已跳離低端產品行列,并逐步形成食品安全放心可靠的大產業。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