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國駐加拿大使館網站發布消息,中方于本月25日起暫停所有加拿大肉類對華出口。近段時間,中國接連取消豬肉進口訂單,國內豬肉進口量有所下降。這些舉動將為國內肉豬養殖市場帶來利好,
生豬屠宰設備市場也將因此受益。
我國從2007年從從豬肉凈出口國轉為凈進口國,自2011年以來,我國豬肉及生豬產品進口量持續穩步增加。2016年進口豬肉高達160萬噸,,2018年豬肉產品進口總量則達到了215萬噸。但從今年開始,我國取消大量豬肉進口訂單。據美國農業部數據,中國在2月28日當周取消了53噸的豬肉訂單,3月21日當周取消999噸,4月18日當周取消214噸訂單。
國內生豬以及豬肉進口量的下降,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國內肉豬養殖市場。今年的非洲豬瘟對我國肉豬養殖行業造成了一定沖擊,加上豬肉進口量下降,巨大的豬肉供給缺口使得豬肉價格大漲,行業利潤水漲船高,布局生豬養殖正當時。而這也為生
豬屠宰設備市場帶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浪潮。
位于山東省臨沂市某食品有限公司今年啟動120萬頭/年生豬屠宰及豬肉深加工改擴建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屠宰車間、冷凍車間、待宰區及其他配套設施。在現有生產線的基礎上進行升級,在提高設備效率、增加生產時間、增加工作人員的基礎上增加70萬頭/年生豬屠宰能力。
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某食品貿易有限公司于今年新建設一家屠宰場,屠宰場內配備屠宰流水線,包括全機械化的屠宰生豬、牛、羊的設備和污水處理站,以及冷藏配送車等專業的運輸工具,同時配備有各種檢驗檢測儀器,保障肉品質量安全。
但就目前來看,國內大部分屠宰設備制造企業還停留在生產傳統屠宰設備的階段,與先進水平距離較大。我國的生豬屠宰加工設備與工藝亟待轉型升級,提升設備性能、自動化程度以及設備可靠性迫在眉睫。此外,由于近年來肉制品安全事件頻發,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如何滿足食品衛生要求,提高產品品質也是國內屠宰設備制造企業應該思考的問題。
據悉,某肉制品在生產冷鮮肉時,引進冷分割加工工藝,經過多道檢驗,胴體加工前先進行快速冷卻、再進行緩慢冷卻,使肌肉經過自然成熟過程,并在低溫環境下進行精細分割,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減少食品安全問題產生,使產品品質高于大多數同行業企業的同類產品。
我國的豬肉消費量一直居世界前列,加之如今我國生豬進口受阻礙,豬肉價格持續上漲,這勢必會擴大國內肉豬養殖市場,并為生豬屠宰設備市場帶來發展機遇。而相關設備企業要想在市場上搶占“一席之地”,就必須從設備性能、自動化水平、滿足食品衛生要求等方面入手,對設備以及加工工藝進行升級,保證產品品質供應穩定。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