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 地方新聞】杏鮑菇、金針菇、小蘑菇、猴頭菇、木耳......不知從何時起,食用菌類已經成為百姓餐桌餐食的“常客”。目前,食用菌產業成了不少地方農業產業扶貧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滅菌、凍干以及提取等等,經過復雜的技術、工藝處理,化身食用菌脆片、香菇面包、毛木耳掛等產品,滿足人們對營養、健康類食品的需求。
筆者了解到,江蘇連云港一家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引進荷蘭堆料和種植設備,以及相關生產線,從原料裝袋、滅菌、冷卻、接種,到養菌,杏鮑菇采摘、包裝基本實現機械化,同時為農民免費提供杏鮑菇菌棒并進行技術培訓,生產出的鮮菇按市場價格回收,帶動千余戶農戶增收。另外,有企業全部使用玉米芯、麩皮、米糠等農作物“下腳料”,生產的菌菇原料,在生產過程中無有害物質產生,實現變廢為寶。
再如,廣西龍州縣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直接帶動上千戶農村貧困戶脫貧,輻射帶動3600名農戶脫貧,示范帶動作用和扶貧效益正日益凸顯。據了解,該地已建成現代通用冷庫、自動化生產車間以及自動化生產線、深加工車間、常溫出菇大棚等設施。并且十分重視與廣西農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所等單位開展技術合作,積極開發銀耳等深加工系列產品,實現企業創利,農民增收。
不可否定,食用菌產業示范帶動作用和扶貧效益正日益凸顯,但是想要實現產業持續發展,還需要解決一些問題。目前,市面上精深加工產品和功能性產品很少,加工技術落后也造成了食用菌產品更新緩慢、高值化利用度低、技術研發落后等問題。
有業內人士認為,企業需要重視探索新技術,一方面利用真空凍干技術制成食用菌脆片。另一方面著重從食用菌中提取功能性成分進而加工成的產品,利用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食用菌產品市場競爭力。
食用菌脆片采用真空技術,在負壓條件下,水分沸點降低,進而提高水分蒸發的速度。并由于溫度的降低,使干燥過程對食用菌性狀改變不大。該技術可以有效地保存新鮮食用菌的色澤、營養和風味、又具有低脂肪、低熱量和高纖維素的特點,含油率明顯低于傳統油炸食品,無油膩感。另外,由于控水徹底,防止了微生物的滋生,延長貨架期。
針對從食用菌中提取功能性成分開發新產品,筆者獲悉,某研發團隊先后開發出食用菌保鮮與加工技術近20項,研制食用菌新產品30多個,諸如食用菌曲奇餅干、香菇面包、蘑力棒、毛木耳掛面等食用菌主食加工產品,不僅具有低熱量、高蛋白和高膳食纖維的特點,符合“低糖、低熱量、低鹽”的消費趨勢,還通過超聲、酶法輔助提取工藝、膜分離技術等,建立了食用菌功能成分快速提取純化方法,并萃取活性多糖、免疫調節蛋白、γ-氨基丁酸等功能成分,十分受到消費者青睞,市場前景廣闊。
肉嫩鮮美、營養豐富,食用菌享有“山珍”的美譽。同肉類食品相比,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更重要的是,有些蛋白和多糖是食用菌特有的功能性成分,具有重要的營養、保健和藥用價值。相信,隨著食用菌加工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或將研發出更多營養、健康的食用菌產品,既滿足消費市場需求,又延長食用菌產業鏈,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
我要評論